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类

发布时间:2020.05.26 19:56

建筑类专业设置于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包含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大一学期末,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建筑类专业由于对美术基础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仅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建筑类专业新生入校两周内加试美术,不合格者调入其他专业学习。

注: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3+3”模式省份要求选考科目必选物理或历史或地理“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要求为不限

一、建筑学

1、专业介绍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也是关于建筑设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创造适合人类生活需求及审美要求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今天的建筑学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遗产保护等方向,并由此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共同构成综合性的人居环境科学领域。

建筑学专业以学习如何设计建筑为主,同时学习相关基础技术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对一块空白场地的分析,同时依据其建筑对房间功能的要求、建筑的类型(如体育馆电影院住宅厂房等不同类型)建筑建造所用的技术及材料等,对建筑物从平面外观立面及其内外部空间进行从无到有的设计。其中所学习的范围小到简单的房间布局,大到城市数个街区的建筑群体的设计。

建筑学具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学科,是国家建筑业体系的重要引擎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建部,任何城市与乡村发展都离不开建筑学专业人才。该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建筑设计与研究机构、管理部门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管理与研究工作。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建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设计及研究方法和技能,要求“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具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能在设计、科研、管理等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1-5)、城市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

特色课程:建筑创新设计、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交互设计及BIM。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本校建筑学办学历史可追溯于1953年,1985年开始本科招生,立足中部地区,突出“历史性、城市性、地域性、技术性”的学科交叉,逐渐形成了“建筑理论及地域建筑创作、历史建筑与建筑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及城市遗产保护、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等4个较为明确的学科方向,2003年通过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2007、2011、2015与2019年通过复评,可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2011年通过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建筑学硕士学位专业教育评估(2015与2019年通过复评,可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

建筑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30人,已形成一支年富力强、学缘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近五年承担纵向科研及教研项目50余项,主持或参与工程设计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8部,公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作品)116篇,主要成果获奖26项。

教师优秀作品展示

培养特色:

1)突出一条主线:“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1-5)→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师业务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设计系列课程

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三类课程,环环相扣,突出建筑设计教学整体性和持续性。从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1-5)→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的教学阶段中,依据各阶段的传承关系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情况,将教学主题由易到难,以“空间与形式—环境与行为—社会与人文—城市与技术—实践与综合”的教学主题脉络,由建筑单体到建筑群落,由建筑技术到社会文化,由建筑设计延伸到前期策划与后期各专业配合,从而体现建筑设计教学特色与专业教育规范并举,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同行,职业训练与研究创新共赢的教学体系架构。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2)坚持历史性·地域性·城市性专业特色

在教学计划中,重视主干课程的主导作用,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轴线,结合建筑类型与教学主题,坚持以“历史性·地域性·城市性”专业教学特色进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安排,并组织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原理等相关课程,还新增了《中国传统美学概论》、《城市社会学》、《现代艺术概论》等人文素质课程,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基础,拓展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3)处理好三层关系:学科大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学科基础与专业覆盖面的关系

学科大类课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专业课程是学科大类课学习的深化与拓展;理论教学是实践环节教学的知识基础,而实践环节教学则是理论课教学的补充,并在理论实践应用上进行延伸;在注重建筑设计主干课程的同时,强调技术、文化、历史、法规、城市与景观等方面的课程,拓宽建筑生态、节能等教学内容,扩大专业覆盖面,以适应“重平台、宽口径”的发展方向。

4)培养和提高四种能力:自学能力、独立设计研究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上,着重四力,即“自学能力”、“独立设计研究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外语能力”的培养。其中:自学能力是学生学校就学期间和毕业后继续学习与深造的基础,独立设计研究能力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是学生参与建筑设计生产实践的保障,而外语能力则是学生日后深造以及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工具。


“营造节”手工模型制作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2019届毕业生共61人,就业率为95.08%。

单位性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51.85%,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25.93%。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44.83%。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占比81.48%、3.7%、3.7%。

知名企业:中国建筑第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31人,其中国内升学15人,出国(境)16人。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15人,占升学总人数的93.33%。

出国(境)去向:首选国家(地区)为美国,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学府。


学生赴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优秀学生:

怡,建筑学专业1501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前四年课程平均分为91分,专业排名第一,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参与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分别获得环东大创新型城区国际设计营最佳设计奖、远洋匠新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优秀入围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在校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两篇,现已保送至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李雨昕,建筑学专业1502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学分91分;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校优秀团员”荣誉称号。在校期间,获得两岸青年设计大赛优秀奖,Young Bird Plan On the Frontier重庆永川乡村公厕国际设计竞赛入围奖,深圳大学暑期城市建筑设计工作坊最佳创意奖;担任2019数字化文化遗产国际会议志愿者;发表论文三篇。现已保送至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优秀校友:

唐文胜,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系,现任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积极探索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当代建筑创新之路,主张在设计创新的同时建筑形态必须体现结构受力的逻辑特性。主要作品援刚果(金)中部非洲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呼和浩特汽车客运东枢纽站、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馆、厦门北站、西安北站等多项大型重点公共建筑,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交流,连续四年参加亚洲建筑师协会年会\委员会圆桌会议。2008年获第“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唐文胜

淦,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系,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UFO工作室副室主任。曾主持设计了北京国际图书城、北京图书大厦二期、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银河SOHO中心(与ZAHA合作)等多项大规模、复杂建设项目,其中多个项目多次获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奖项。2008年获第“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曾发布网络作品《和两百亩一起散步》(与李涟、李锋合作)。业余击剑选手,2017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年度积分冠军。

二、城乡规划 

1、专业介绍

城乡规划专业所属学科是工学“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它是主要研究城乡空间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学科。通过对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控制引导,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

城乡规划专业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主要领域涵盖城乡物质环境空间形态的控制与引导、土地使用与开发、道路与交通、市政与服务设施、住房与社区、生态控制与环境保护、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地域文化与城乡风貌、防灾减灾与卫生规划等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在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将为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较大机遇与岗位需求。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规划设计与研究机构、管理部门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管理与研究工作。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城乡规划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能够成为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城市住区规划原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中外城市建设史、乡镇规划原理、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地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专业特色课程城市设计、乡镇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定量分析方法、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概论。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本专业在2019软科中国排名中位于全国城乡规划学科前30%,发展势头良好。本专业教师队伍均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国内外城乡规划学科知名高校,已形成一支年富力强、学缘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依托本校综合性理工科建设优势,传承建筑类学科办学历史,扎根中南地区的地域特征,本专业突出“历史与地域、信息与技术、城镇与乡村”的复合学科交叉发展特征。

本专业所在的建筑系现有独立的建筑系馆及东教部分教室,总面积为4200平米。与学院共享专业图书分馆、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与摄影实验室、材料构造展示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并共建湖北省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近年来,本专业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各类奖项近5项,出版著作5部,主持各类城乡规划研究纵向及规划设计横向项目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多位教授作为地方政府智囊团成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培养特色:结合当前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满足“新工科”建设需求,本学科着重于推动专业交叉融合与跨界整合,促进形成科学、人文、工程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思维。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城乡规划核心理论与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技术骨干和城乡规划管理人才,特别注重学科交叉培养体系的构建,突出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与城乡规划信息手段的结合。


TOD国际会议召开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突出乡镇规划原理、乡村规划设计和乡村认知实践系列课程;结合当前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城市规划定量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设置学科创新类课程;结合城乡规划专指委每年教育年会举办的学科竞赛环节及其他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竞赛,设置学科竞赛实践环节。


中联杯国际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2)构建以城乡规划设计课程为主轴的教育培养模式:以建筑设计初步(A1,A2)——建筑设计(1,2,3)——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乡村规划设计等设计实践课程为培养主轴,结合通识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设计原理课程模块、专业集中实践模块、毕业设计模块以形成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


优秀学生设计作业

3)持续化推进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训练理性分析能力、社会观察能力、空间设计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为导向,教学评价体系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重点组织以价值观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小组合作制”、“多阶段汇报制”;毕业设计采用资深教授、用人单位专家、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的“大组评图制”。


小组合作和多阶段汇报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2019届毕业生共45人,就业率为93.33%。

单位性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68.18%,其次为机关及事业单位,占比18.18%。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西省、浙江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28.57%。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行业,分别占比72.73%、4.55%、4.55%。

知名企业:武汉东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20人,其中国内升学10人,出国(境)10人。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15人,占升学总人数的80%。

出国(境)去向:首选国家(地区)为美国,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悉尼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学府。

优秀学生:

王笑予,城乡规划专业,1501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当前课程平均分87分,班级排名第一,获得社会工作奖和顺德智造奖学金,参与省级大创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老旧社区改造设计研究”,分别获得众规武汉首届在汉高校设计工作坊三等奖、茹家湾乡建大赛特别奖、长沙儿童友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改造大赛优秀奖。在校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现已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攻读硕士研究生。

冯天威,城乡规划专业1501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两次校优秀班干部以及一次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参加长沙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设计大赛获得优秀奖,参加首届在汉高校联合设计工作坊获得三等奖,参加茹家湾乡建大赛获得特别奖,现已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攻读硕士研究生。

优秀校友:

林,男,江苏六合人,曾任武汉市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武汉市新洲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武汉新港工委副书记,现任武汉新港工委书记、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

    刘奇志,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奇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