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工学)

发布时间:2020.05.26 19:56

电子信息类(工学)专业设置于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按大类招生,包括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大一下学期,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新生入学后会根据本人志愿、高考成绩和学校统一考核选拔“通信工程实验班”、“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和“通信工程国际班”。

注: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3+3”模式省份要求选考科目必选物理,“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不限。

一、通信工程

1、专业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类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和解决在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应用的相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

通信工程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是国家信息产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学科。信息产业中的互联网、无线通信、光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显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汽车电子、生物信息、高端医疗器械、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机关都离不开通信工程专业人才。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在通信工程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工程知识、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特别是能够在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并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具体应达到的目标如下:

1)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团队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能胜任技术负责、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3)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道德问题,并能够根据国家法律、行业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合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通信工程及相关行业领域内遇到的工程实践问题。

4)能够独立承担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中通信器件、通信系统的设计、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成为所在单位技术骨干。

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具备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能力。

核心课程: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片计算机原理与通信接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高频电子线路。

特色课程: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交换技术、信息理论与编码、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1996年武汉理工大学设置通信工程专业并延续至今,2007年获批国家级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2008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北省品牌专业;2011年获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2017年获批国家级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第四轮学科评估信息与通信工程为B(全国排名并列28位,湖北省并列第2位);通信工程专业办学水平多年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行列,中国科教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2019)》中,通信工程专业在全国436所高校中排名16位,位居全国前3.6%。

通信工程专业近年获国家精品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1门,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核心课程教学团队5个,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养特色: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确立研究型、工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以学术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通信工程实验班”,通过动态遴选机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培养引领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以宽广国际视野为培养目标的“国际班”,与英国利兹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开展2+22+31+1+1联合培养培养直接具有国际竞争国际化专业人才

各级名师(国家万人计划名师、国家教学名师、校各类名师)为引领,造就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系列国家级精品课程;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和29个校企共建基地,实现多层次、多方位和多渠道(虚实、科教、校企、国际)协同育人。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成绩斐然,获国家级奖励271人次(其中特等奖7人次、一等奖47人次、二等奖81人次、三等奖136人次),省级奖励266人次(其中特等奖27人次、一等奖92人次、二等奖84人次、三等奖63人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2018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58篇

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毕业生共258人,学生在境内外继续深造199人,签约企事业单位50人,就业率为96.59%。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63.96%,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20.95%。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为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29.57%。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分别占比72.52%、15.77%,其中进入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超过85%。

知名企业: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三星电子、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通信工程专业保研率和研究生录取率一直位于全校前列,2019届毕业生国(境)内外深造的199人中,国内升学185人、出国(境)深造14人,分别占比70.08%、5.30%。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20.93%。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182人,占升学总人数的98.38%。

出国(境)去向:主要国家(地区)为美国、英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帝国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秀学生:

邵元慧,通信工程专业信息sy1601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数92分,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住友电工集团奖学金以及“智造顺德”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校三好学生”和“创新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分别获得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地区赛一等奖等,现已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栾凤凯,通信工程专业1701班学生,中共党员,现任信息学院2017级年级长,分别获得第八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2019年国际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邀请赛国家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地区一等奖、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国家一等奖。在校期间,作为负责人组织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1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1项,并发表EI会议论文3篇、CPCI论文1篇,申请专利2项。

杰出校友:

李玮,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00届本科毕业生,2003年获武汉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现为武汉易思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专业学位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后长期从事移动通信接入网协议栈和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近年来积极参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方面的培训与认证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和工程教育经验,熟悉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施伟,男,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生。2014年3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职云零售事业部产品专家,荣获阿里巴巴集团“最佳新员工”称号,连续两年破格晋升。2016年加入喜相逢集团,担任喜相逢集团副总裁兼福建淘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主导推动了集团的全方位升级与发展,截至2018年底,实现年销售总收入10.29亿、利润7300万,集团资产达16.18亿。

二、电子信息工程

1、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主要从事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的理论研究,以及电子设备与系统设计、开发和集成的工程应用,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电子信息工程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学科专业,已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智能机器人、工业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能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在推动传统行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在电子信息产业工程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熟练掌握信号与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以及跟踪本专业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学生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系列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嵌入式技术原理与应用)、信息传输与处理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检测技术)

特色课程: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FPGA技术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基础、机器学习、云计算与云服务概论。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是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学科(全国排名并列28位,湖北省并列第2位)2019年中国校友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国排名22

专业实训实验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建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拥有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国际合作基地2个。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培养了若干支以课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和名师。目前已获批校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1个,特色课程(群)教学团队5个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名师”3人,青年教学名师1人

培养特色:

本专业将瞄准前沿,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生活中的信号处理”等国家级课程为品牌,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实现”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依托,以教育部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平台”为基础,以团队中超过40%信号处理高水平师资为骨干,建成以“智能信号处理”为特色,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已建立了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和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开放实验室,以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载体,积极与华为、烽火、长江存储等电子信息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形成了面向专业前沿、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近年来,本科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成绩斐然,获国家级奖励139人次(其中特等奖3人次、一等奖27人次、二等奖38人次、三等奖71人次),省级奖励181人次(其中特等奖24人次、一等奖60人次、二等奖68人次、三等奖29人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专业特色创新平台

 

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毕业生共231人,学生在境内外继续深造137人,签约企事业单位86人,就业率为96.57%。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51.27%,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20.68%。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26.16%。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分别占比58.32%、14.77%,其中进入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超过85%。

知名企业: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深造共137人,其中国内升学122人,出国(境)深造15人,分别占比52.36%、6.44%。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9.96%。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114人,占升学总人数的93.44%。

出国(境)去向:主要国家(地区)为美国、中国香港、英国、日本等。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美国美国杜克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布鲁斯托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秀学生:

叶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602班学生,共青团员,本科四年平均学分绩点专业第一,获卓越奖学金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获“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分别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比赛国家三等奖、2018ASM机器人设计大赛中级赛三等奖、2017年大学生化学知识竞赛校一等奖、华中高校“自强杯”演讲比赛理工赛区亚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一等奖等,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冯诀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602班学生,共青团员,在校期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发表EI检索国际会议和核心期刊论文2篇,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张翔宇,武汉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3届本科毕业生,2003年7月至2015年11月担任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客户群管理部总监,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担任湖北省楚天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2月担任湖北省楚天云有限公司总经理,并获得2018年武汉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优秀企业家。

卢红洋,武汉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7届本科毕业生,2010年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空间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获2019年“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研究工作,负责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示范工程的论证和实施,负责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论证和建设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卫星导航领域重大项目近20项,获卫星导航领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参与标准编制6项,参与专著编写1本,发表论文10余篇。

三、信息工程

1、专业简介

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领域的一个宽口径专业,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

信息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工程专业对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处理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并紧跟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专业体系。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较好地掌握从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到应用等各方面的信息工程专业核心知识。

2)具备在专业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软硬件开发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素养。

3)了解信息工程专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息理论基础、感测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特色课程: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原理、虚拟仪器、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无线传感网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信息工程专业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是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为B(全国排名并列第28位,湖北省并列第2位),信息工程专业办学水平目前处于国内领先行列。

信息工程专业参与建设国家精品课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批青年教学名师2人,积极参与各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级军工项目3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863”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本科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成绩斐然,获国家级奖励71人次(其中特等奖2人次、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19人次、三等奖43人次),省级奖励50人次(其中特等奖3人次、一等奖12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20人次)。

培养特色:

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坚实的软硬件基础,通过多个课群建设和实践实训,提高学生在软硬件设计,特别是信息处理与软件开发方面的能力。强调“做中学”,以基于课程的项目设计、学科竞赛、创新产品开发为手段,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软硬件开发能力。

依托专业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实践基地进行一体化设计,构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培养机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平台支撑。据麦可思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统计,近些年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

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毕业生共130人,学生在境内外继续深造48人,签约企事业单位76人,就业率为95.56%。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56.72%,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29.84%。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29.57%。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分别占比69.35%13.71%,其中进入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超过85%。

知名企业: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48人,其中国内升学44人,出国(境)4人,分别占比32.59%、2.96%。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9.23%。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43人,占升学总人数的97.73%。

出国(境)去向:首选国家(地区)为日本,其次是美国。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日本金泽大学、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等高等学府。

优秀学生:

何家裕,信息工程专业1603班学生,共青团员,曾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三等奖。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申请软件著作权一项。现已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曹恩丰,信息工程专业1603班学生,学习委员,中共党员,本科四年必修课程平均分数85.21分,班级排名第一,获“校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和国家奖学金。曾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发表期刊论文一篇。现已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李志刚,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2003届毕业生,2003年09月至2006年06月武汉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任上海汽车技术中⼼电子电器部车身电子科系统经理(四级工程师),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任北京宝沃汽车电动汽车技术中⼼总监,2019年7月开始任北京宝沃汽车电子电器及智联创新业务副院长,全面负责整车电子电器架构,新型车载通信网络、智能座舱域、智能车身域及辅助驾驶系统等开发工作。

廖方诚,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2006届本科毕业生,2009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毕业。历任中兴通讯监控产品线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项目经理、核心技术实验室主任、研发技术总工等职。2016年至2017年间,加盟中兴微电子高级技术专家团队,任技术总工。2017年3月调任中兴新集团(中兴通讯母公司)战略专家团队,2019年5月,集团投资2000万成立深圳新视智科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曾带领研发团队主导开发了全球首款“H.265智能高清网络摄像机”,获得2014年安博会“创新产品特等奖”。

四、电子科学与技术

1、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它既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科,又是信息技术的前沿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为: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它是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泛的综合性专业。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1)具有良好的品德与人文素养,了解当代全球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2)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能运用数学和科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

3)能胜任微电子或光电子或电路与系统专业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工作;

4)具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具有创新意识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具有口头和书面的沟通技能、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提升能力。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基础、光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特色课程:半导体物理基础、物理光学、光电子技术、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光电测试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电子封装与表面组装技术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本专业具有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共有专职教师 15人,100%具有博士学位,100%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85%以上的教师具有国际化背景。本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有超净工作间实验室。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等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奖4人次、省级奖23人次,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11项。近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863”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

培养特色:本专业按研究方向分为三个课群:微电子课群、光电子课群、电路与系统课群;本专业注重坚实的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教学,多环节PCB设计制版和硬件调试能力训练,加强MCU和FPGA课程教学和训练,学生具有较强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本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开放性实验室”和“武汉理工大学-ALTERA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每年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获得多项奖励;以科研成果推动教学,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横向项目成果开设5门“科学探究类课程”,带领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


超净间实验室

      

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毕业生共96人,学生在境内外继续深造31人,签约企事业单位59人,就业率为93.88%。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55.67%,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24.05%。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36.77%。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分别占比55.33%、28.52%,其中进入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超过85%。

知名企业: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31人,其中国内升学27人,出国(境)4人,分别占比28.13%、4.17%。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10.42%。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26人,占升学总人数的96.30%。

出国(境)去向:首选国家(地区)为英国,其次是美国、日本等。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秀学生:

岳泽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1603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数88分,班级排名第二,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校优秀学生干部”、“院三好学生”、“院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获第十一届数学建模华中地区经典赛一等奖。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两篇,现已保送至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陈越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1603班学生,群众,本科四年课程平均本88分,班级排名第一,曾获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各一次,2018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TI杯”竞赛一等奖、2019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TI杯”竞赛二等奖。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谢江山,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1703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班级学习委员、院学生会副主席,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荣誉称号。平均学分绩点专业排名第一,参加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杰出校友:

曾康,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届毕业生,2003年至2007年在华硕集团担任研发部副课长,2007年至2016年在联想集团历任主板开发经理,平台开发高级经理,产品质量验证及研发运营总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总监。2011年作为30岁以下青年代表,代表联想集团参加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世界青年峰会,2015年参与IBM x86服务器业务收购后的整合工作。2016年3月从联想集团中国总部搬到联想集团美国罗利总部,任高级总监开拓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美国市场,负责产品平台,全球业务运营及整机柜解决方案,任职期间获联想集团2018~2019财年卓越领导者奖项。

朱一超,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届毕业生,2008年7月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就职于Discover金融服务公司。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创办互联网大数据创业公司。2013年4月至今担任eBay大中华区市场及运营总经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