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工程力学

发布时间:2020.05.26 19:56

工程力学专业设置于理学院,学制四年,2020年按专业招生,工程力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面向本专业新生根据本人志愿和高考成绩等选拔。 

注: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3+3”模式省份要求选考科目必选物理,“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要求为不限。

1、专业简介

工程力学研究实际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并将力学原理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土木、机械、航空航天、水利、船舶、交通、化工、生物医学、环境、信息等各领域的工程技术中,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工程力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本需求。

本专业是在老一辈著名力学家王龙甫教授的关怀和指导下发展起来的。1977年恢复高考后创办了77、78两届力学师资班,1985年创办了工程力学专业,自1986年起正式开始招收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至今已连续招收35届。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本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与管理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在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特色和优势,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立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力学学科发展前沿,充分发挥力学的桥梁作用,强化与数学、物理等理学学科和材料、结构、交通、机械等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力学基础扎实、实验与计算分析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程中复杂力学问题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振动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

特色课程:有限元分析与应用、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力学分析、钢结构力学分析、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机械设计力学基础。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本专业于2009年获批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国防特色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以及新材料力学理论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湖北省第2)2019年校友会全国专业排名15先后承担“973”、“863”、国际合作重大、国家基金重点等项目,近三年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

 

力学楼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发展历程

培养特色:

1)工程力学“卓越工程师班”

本专业于2011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班”采用“3+1”培养模式,学生有累计1年的时间在知名行业企业开展卓越实践,旨在培养能够从事汽车科学研究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开发、试验、制造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2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本专业强调基础力学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力学实验训练以及科研综合实验能力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的力学知识应用能力。构建了模块化、多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了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虚拟仿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力学虚拟仿真平台集力学建模、模型分析、数据可视化和软件集成为一体。结合承担国家级项目和各类工程项目的科研成果,进行创新类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具有应用与工程背景的系列特色实验项目。

 

力学实验中心已建成的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注重学生通过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屡次在大学生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中获得佳绩,已连续五届湖北省名列前茅。2019年第十二届周培源力学竞赛中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特等奖。

 

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并获特等奖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毕业生共86人,就业率为96.51%。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占比41.86%,国有企业,占比58.14%。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等地。

行业分布:毕业生面向“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就业比例为92.68%;面向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为56.1%。

知名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方大建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45人,其中国内升学44人,占比52.33%。出国(境)1人,免试推荐研究生8人,占比9.3%。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优秀学生:

余睿洁,工程力学专业1602班学生,中共党员,连续两年获得校二等奖学金和“院三好学生 ”荣誉称号,大三学年获“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国家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特等奖等。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曾任理学院心理素质拓展协会会长。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孔令行,工程力学专业卓越工程师班1601班学生,预备党员,本科三年课程平均分数91.5分,班级排名第2,连续两年获得“校三好学生”与校二等奖学金,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特等奖等。在校期间,参加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项目,并做出一定成果。现已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校区攻读硕士研究生。

刘琰珂,工程力学专业1601班班长,中共预备党员,本科四年课程平均分数92分,班级专业均排名第1,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国家三等奖。在校期间,参加学校自主创新项目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发明专利1项。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包亦望,1982年毕业于本专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检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秘书长,全国工业陶瓷标委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获得德国洪堡基金(199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 英国皇家工程院“Distinguished Visiting Fellow( 2007)等人才计划 。201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评价领域,发明60多项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设备。其中9项创新技术被制订为国际标准而服务于世界,10多项技术制订为国家标准广泛应用于材料行业和检测行业。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SCI收录128篇,EI收录200多篇,个人H因子26。发布专利56项,出版专著三部参编大型丛书5部。制定国际标准9项,国内标准20多项。建立我国先进陶瓷力学性能评价标准体系。

黄再满,1991年毕业于本专业。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科技处处长、研究中心主任,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总经理,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材叶片总经理。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建材行业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级科研进步奖数项。

潘鹏志,2000年毕业于本专业,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DECOVALEX子课题4项,主持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优秀人才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科研项目和美国能源部科研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EI收录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完成国际合作项目科研报告10余篇,参编专著和教材各1部,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1)。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