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法学

发布时间:2020.05.26 19:56

法学专业设置于法社学院,学制四年,2020年按专业招生,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3+3"模式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为不限,“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要求为不限。

1、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思维,锻炼法律实务能力,培养具有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数字化模拟法庭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具备法律实务能力,熟悉建材建工、交通和汽车三大行业法律实务,富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务、显特色的法律人才。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

特色课程知识产权法、海商法、交通法、汽车行业概况及其法律环境

法律实务专家进课堂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法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2003年,获得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入选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2018年成功开办了“七校联合办学”法学(知识产权)本科辅修专业,现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五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培养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实践、创新平台。法学专业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同时设有法律实务实训中心、法律虚拟实验室、数字化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等;与法院、检察院、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律师事务所、行业管理部门、大型企业等合作建立了多个实践基地;建有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育立法研究中心、无障碍标准化立法研究与服务中心、“建材建工、交通和汽车行业”法律实务法研究中心、残疾人权利保护中心、高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法律服务与公益中心、湖北省残疾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等,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学习、实践与创新平台。在2016年华中八校模拟法庭对抗大赛和2019年第九届“法理争鸣”湖北高校法学专业辩论赛中,学院法学专业代表队均荣获冠军。

(第九届“法理争鸣”湖北高校法学专业辩论赛冠军)

(举办“海峡两岸科技法治前沿”学术研讨会)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法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珠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行政机关、教育机构以及大型企业任职。部分毕业生在美国、德国攻读法学专业学位后留在本地律师事务所工作。2019届毕业生共122人,就业率为94.26%。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34人,其中国内升学31人,出国(境)3人,分别占比27.9%、2.5%。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10.0%。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28人,占升学总人数82.5%。

出国(境)去向:

首选国家(地区)为英国,其次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国杜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秀学生:

何曼瑶,法学专业1602班学生,中共党员,曾连续多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2项。在校期间,多次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现已保送至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张思捷,法学专业1603班学生,中共党员,任职班长期间,带领班级从优秀班集体成长为标兵班集体。她在兼顾本专业学习同时,在华中师范大学修读心理学双学位。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国旗仪仗队队员,三年中她坚持按时训练、执勤。她与万千师生同上“开学第一课“,作国旗下演讲。曾获得“新丰泰奖学金”、“理工好班长”、“校社会工作奖”、“校优秀团干”、“院优秀学生干部”、“院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奖项。现已作为“思政实践类”优秀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胡清平,1999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专业。胡清平先后创办万法通、iCourt法学院。2013年创办iCourt以来,胡清平带领团队研发出深受法律人欢迎的诉讼可视化、法律大数据等课程。2016年开发出Alpha法律软件,该法律软件迄今有十余万用户,广泛应用于律所、企业法务及高校等科研机构。胡清平毕业二十余年一直从事法律科技教育事业,信仰技术驱动法律理念,他从事的法律科技教育工作已经也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法律行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