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发布时间:2020.05.27 19:34


点击查看“院语新声”系列之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由原文法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和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9年2月合并组建。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教授20人(另有研究员、编审各1人)、副教授52人(另有副研究员2人,副编审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6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59人,博士生导师4人。另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十大中青年法学家1人、湖北“七个一百”工程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2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1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

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1266人,预科生111人,研究生492人(含博士18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45人)。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来,学院2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1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在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法理争鸣”湖北高校法学专业辩论赛、华中八校模拟法庭对抗大赛等赛事中成绩斐然,屡夺桂冠;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生工作办公室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设项目”,知识产权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样板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项目”。

学院设有法学系、新闻传播系、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社会学系、汉语言文学系、公共管理系,设有法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社会工作、教育技术学、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本科专业,1个“七校联合办学”法学(知识产权)本科辅修专业。其中,新闻传播学、教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法学、新闻传播学入选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设有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新闻学、传播学、数字出版与传播学、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学、社会工作14个二级硕士点,设有法律、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MPA)、社会工作4个专业学位点。共享共建思想政治教育、科技与教育管理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学院还设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两个省部级基地,设有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法学研究中心等在内的十余个专业研究中心。学院管理与服务机构有:综合办公室、教学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科研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实验中心、图书分馆、《高教发展与评估》编辑部。

学院确立“学科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和“应用办文、文理渗透、突出特色、综合创新”的办学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科研为主导,以教书育人为目标,以“厚德育人,博学济世”为院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人才。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2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总经费2000万元以上,公开发表论文10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60余部,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500余人次,省部级科研获奖项目30多项,各类教研课题30余项。学院还聘请美国肯塔基大学马欣教授、法国佩匹里昂大学校长Francois Feral教授、美国John Peck教授、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洪浚浩、德国耶拿大学 Lingelbach教授、芬兰瓦萨大学Josu教授等为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与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德国的耶拿大学等院校签订有人才联合培养协议。目前,学院建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等以上奖项6项。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设有实验中心,包括综合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高清演播室、教育技术实验室、数字出版实验室、数字化模拟法庭、社会工作实验室,微格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创客空间平台,法律诊所和学术报告厅等。设有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图书分馆,藏书共12.9万余册,报刊杂志近300种,外文版书籍2300多册,中文期刊近300种,外文期刊10余种,建有知识产权与三大行业法律特色书库。

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两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彰显理工背景下的文科专业特色,结合我校“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优势和学科特点发展法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社会工作、教育技术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构建“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平台,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高层次、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人文社会学院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办公楼(教四楼)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