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

发布时间:2022.04.10 19:55

建筑类专业设置于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包含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大一学期末,根据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建筑类专业由于对美术基础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仅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建筑类专业新生入校两周内加试美术,不合格者调入其他专业学习。

注:对于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3+3”模式省份要求选考科目必选物理或历史或地理,“3+1+2”模式省份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要求为不限。


一、建筑学

1、专业简介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也是关于建筑设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建筑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创造适合人类生活需求及审美要求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建筑学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遗产保护等方向,并由此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共同构成综合性的人居环境科学。

建筑学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学科,也是国家建筑业体系的重要引擎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建部。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建筑设计与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管理与研究工作。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建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设计及研究方法和技能,要求“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具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能在设计、科研、管理等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1-5)、城市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

特色课程:建筑创新设计、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交互设计及BIM。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科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多年来,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与开发企业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专业人才。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担负着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建设的重任,拥有一支来自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汉诺威大学等十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多元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凭借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不懈的进取精神,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学科研设计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教师优秀作品展示

培养特色:

1)突出一条主线:建筑设计系列课程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三类,环环相扣,突出建筑设计教学的整体性和持续性。教学主题由易到难,以“空间与形式-环境与行为-社会与人文-城市与技术-实践与综合”的教学主题脉络,由建筑单体到建筑群落,由建筑技术到社会文化,由建筑设计延伸到前期策划与后期各专业配合,体现建筑设计教学特色与专业教育规范并举,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同行,职业训练与研究创新共赢的教学体系架构。


生竞赛作品展示(2020年霍普杯一等奖)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2020年毕业设计)

2)坚持历史性·地域性·城市性专业特色

在培养计划中,重视主干课程的主导作用,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轴线,结合建筑类型与教学主题,坚持以“历史性·地域性·城市性”专业教学特色进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安排,并组织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原理等相关课程,还新增了《中国传统美学概论》、《城市社会学》、《现代艺术概论》等人文素质课程,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基础,拓展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3)处理好三层关系:学科大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学科基础与专业覆盖面的关系

学科大类课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专业课程是学科大类课学习的深化与拓展;理论教学是实践环节教学的知识基础,而实践环节教学则是理论课教学的补充,并在理论实践应用上进行延伸;在注重建筑设计主干课程的同时,强调技术、文化、历史、法规、城市与景观等方面的课程,拓宽建筑生态、节能等教学内容,扩大专业覆盖面,以适应“重平台、宽口径”的发展方向。

4)培养和提高四种能力:自学能力、独立设计研究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上,着重 “自学能力”、“独立设计研究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外语能力”的培养。其中:自学能力是学生学校就学期间和毕业后继续学习与深造的基础,独立设计研究能力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是学生参与建筑设计生产实践的保障,而外语能力则是学生日后深造以及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工具。

  
“营造节”手工模型制作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2021届毕业生共60人,就业率为95%。

单位性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84.03%,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6%。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上海市、广东省,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46.8%左右。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分别占比43.7%、25%、12.5%。

知名企业: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2021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28人,其中国内升学25人,出国(境)3人。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21人,占升学总人数的100%。

出国(境)去向:出国深造选择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加州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等学府。

  
学生赴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优秀学生:

胡雪晴,建筑学1701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五年平均分数89.7,曾获国家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最美团支书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获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建筑类个人赛省预选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省“智能物流搬运—桥梁结构设计”一等奖、2020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入围奖等。现已保送至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王旭焱,建筑学1702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五年课程平均分数90.8分,曾获校一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校期间,获第十四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第五届"中联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现已保送至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优秀校友:

  

文胜,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系,现任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积极探索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当代建筑创新之路,主张在设计创新的同时建筑形态必须体现结构受力的逻辑特性。主要作品援刚果(金)中部非洲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呼和浩特汽车客运东枢纽站、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馆、厦门北站、西安北站等多项大型重点公共建筑,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交流,连续四年参加亚洲建筑师协会年会\委员会圆桌会议。2008年获第“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李 淦,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系,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UFO工作室副室主任。曾主持设计了北京国际图书城、北京图书大厦二期、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接待中心、银河SOHO中心(与ZAHA合作)等多项大规模、复杂建设项目,其中多个项目多次获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奖项。2008年获第“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曾发布网络作品《和两百亩一起散步》(与李涟、李锋合作)。业余击剑选手,2017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年度积分冠军。


二、城乡规划

1、专业简介

城乡规划专业所属学科是工学“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它是主要研究城乡空间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学科。通过对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控制引导,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

城乡规划专业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主要领域涵盖城乡物质环境空间形态的控制与引导、土地使用与开发、道路与交通、市政与服务设施、住房与社区、生态控制与环境保护、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地域文化与城乡风貌、防灾减灾与卫生规划等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在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将为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较大机遇与岗位需求。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规划设计与研究机构、管理部门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管理与研究工作。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具备城乡规划理论知识,掌握城乡规划专业技能,了解城乡相关知识,能从事城乡设计、开发、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乡村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特色地段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

专业特色课程:城市影像与城市文化、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科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79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多年来,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与开发企业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专业人才。

我校城乡规划学科拥有一支来自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汉诺威大学等十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多元化、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博士化率已达100%。凭借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不懈的进取精神,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乡规划科研设计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面向“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按照“追踪国家城乡建设转型,拓展专业发展体系;整合地区政产学研资源,深化社会影响机制;支撑学校百年名校建设,提升学科实力层次”的总体战略部署,城乡规划学科将不辱使命,砥砺前行,达到学科评估新高度。

培养特色:近年来,建筑与城乡规划系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注重规划、建筑、土木、资环、人文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城市更新与空间治理”、“历史城市与文化传承”、“高品质发展与城市设计”、“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低碳建筑与健康环境”等研究与设计方向。不仅在规划建筑领域承担了大量重要的科研课题和设计项目,还取得了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行业权威机构获得高级别设计奖项等标志性成果。


TOD国际会议召开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突出乡镇规划原理、乡村规划设计和乡村认知实践系列课程;结合当前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城市规划定量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设置学科创新类课程;结合每年城乡规划专指委教育年会举办的学科竞赛环节及其他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竞赛,设置学科竞赛实践环节。

  
联杯国际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2)构建以城乡规划设计课程为主轴的教育培养模式:以建筑设计初步(A1,A2)——建筑设计(1,2,3)——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乡村规划设计等设计实践课程为培养主轴,结合通识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设计原理课程模块、专业集中实践模块、毕业设计模块以形成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

  
优秀学生设计作业

3)持续化推进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训练理性分析能力、社会观察能力、空间设计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为导向,教学评价体系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重点组织以价值观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小组合作制”、“多阶段汇报制” ;毕业设计采用资深教授、用人单位专家、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的“大组评图制”。

  
组合作和多阶段汇报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2021届毕业生共22人,就业率为95.45%。

单位性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66.6%,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26.7%。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上海市,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36.4%。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占比86.7.8%、6.7%。

知名企业:武汉东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柏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天樾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2021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7人,其中国内升学6人,出国(境)1人。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6人,占升学总人数的100%。



国(境)去向:首选国家(地区)为英国,其次是韩国、日本。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筑波大学、韩国首尔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学府。

优秀学生:

陆倩茹,城乡规划1701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五年课程平均分数90.23分,曾获国家级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标兵”、“校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获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三等奖、第十一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二等奖。现已保送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汤鄂南,城乡规划1701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五年课程平均分数89.5分,曾获校一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在校期间,获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现已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优秀校友:

奇志,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附件下载: